傳統金融VS DeFi金融
傳統金融服務以銀行等第三方金融機構為載體,流程複雜且服務鏈条長,金融服務成本高。傳統金融目前大部分基於互聯網技術,運用中心化的服务器來維護整個系統的交易、結算和存儲,存在以下 4 方面問題:
(1)中心化問題
傳統金融機構的運行本質往往是採用中心化方式,在這些科技賦能下的支付手段背後, 銀行等金融機構始終都充當著中間商的角色,以確保所有交易井然有序地進行。事實上, 以銀行等第三方機構為中心的交易,尤其體現在跨國支付上,第三方機構會從中收取高額的手續費和服務費。
(2)隱私洩漏問題
用戶資金、信息由全能的第三方控制。也就是說大多數幫助我們管理資金的加密項目都是由非透明的「另一第三方」公司运營的,這就不可避免個人信息的洩露。
(3)信息不透明性
我們的金融體係也遠非公平、透明、完善。在傳統金融體系中,比如銀行帳本、清算結算等過程並不是完全透明化的。所以 2008 年金融危機的時候導致許多傳統金融機構破產,債權者無法追責,由此也造成了大量的中介資源浪費。
(4)網點服務的有限性
傳統金融機構種盈利和經濟效益,一般的业务網點都佈局在經濟較為發達、人口聚集的地區,對於很多地處偏遠地區、經濟和商業形態欠缺的地區,機構的服務很難觸達,進而導致了部分地區的貧窮與落後,身處其中的人們因為網點的局限性很難便捷地享受到金融服務。
傳統金融存在的問題,在信息化時代發展的今天,其局限性越來越大,現代社會迫切地需要一種能夠降低信任,具有較強包容性和大多數普通人都可以參與的金融形態。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 DeFi 金融,則有希望解決傳統金融存在的弊病。
在具體介紹 DeFi 金融之前,我們先回溯區塊鏈發展的三個歷史階段:
區塊鏈1.0,可编程貨幣時代,以比特幣為代表,它建構了全新的、去中心化的數字支付系統,強烈地衝擊了傳統金融體系。
區塊鏈2.0,可编程金融時代,以以太坊為代表,加入了「智能合約」 ,把區塊鏈的應用範圍從單一的貨幣領域擴大到其他金融領域,如借貸等金融工具。
區塊鏈3.0,可编程社會時代,以DeFi 為代表,超越金融領域,應用範圍擴大到了整個社會,區塊鏈技術有可能成為「萬物互聯」的一種最底層的協議,提高整個社會系統的運轉效率。
可以看出,區塊鏈技術天然的就是為了解決傳統金融的信任問題而誕生;DeFi的出現, 更是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發展的基礎上演變而來。所以,DeFi去中心化金融是解決傳統金融問題的唯一途徑,也是金融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。
DeFi就像是自己掌握私鑰,以數字貨幣為主體的金融業務,而這,就是金融平行世界裡的另一種未來。 DeFi希望透過分布式開源協议建立⼀套具有透明度、可訪問性和包容性的點對點金融系統,將信任風險最小化,讓人人都可以無差別、公平地參與其中。
這些舉措,將重新定義貨幣,信用和支付職能,還原金融的本質。
Last updated